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TELCO PRICE COMPARISON: IPHONE 5S AND IPHONE 5C FOR MAXIS, CELCOM AND DIGI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股神点出散户投资三盲点

“股神”巴菲特建议广大散户“別自己打垮自己”,並提醒散户最容易犯的3大错误。

巴菲特在《今日美国报》(USA Today)的专访中说:“投资股市的好处是,长期而言股票总会有好表现。美国企业和总体经济未来將有好表现,因此局势对你有利。”

巴菲特提出散户最可能犯的3大错误:

第一、尝试抓进出市场的时机。巴菲特说:“投资人以为自己能够预测股市短期波动,或听信其他人(时机操作者)的方法,那就犯了大错。”

第二、试图模仿高频交易员。巴菲特表示,买进优质企业股票,並以长线获利为目標,强过频繁变换持股。他说:“如果频繁买卖持股就犯了大错。”

第三、买基金支付过高手续费及管理成本。巴菲特说,既然投资跟隨標普500指数的指数型基金成本很低,投资人没理由付昂贵管理费买共同基金。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Retail prices for the latest iPhone 5c and 5s

Apple’s official Malaysian retail prices for the latest iPhone 5c and 5s were revealed last week, an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iPhone 3G in Malaysia, the retail price of the new iPhone has gone up. 


Monday, October 28, 2013

中国房价持续攀升引发忧虑

中国9月房价大幅上涨,加剧了有关住房市场过热的担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70个大中城市9月房价同比上涨9.1%,涨幅高于8月的8.3%。这是国家统计局3年前开始采用最新房价监测方式以来的最高同比涨幅。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尤其明显。在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20.6%。上海的涨幅为20.4%,深圳涨幅20.1%。

房价飙升引发了有关政府是否会采取新措施调控房价的讨论。以下对相关的四个问题逐个进行分析:


中国目前是否在采取措施应对不断飙升的房价?


房价上涨如此引人关注,一个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从2010年初起就陆续采取措施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具体包括提高首付比例,限购二套房以及建设数百万套保障性住房。

中国政府没有停止任何调控措施,但新一届领导人自3月上任以来,没有针对房地产市场推出任何重大政策,而且基本上没有就房价上涨做出评论。

这令房地产市场蠢蠢欲动,之前担心政府政策可能导致房价下跌的潜在购房者又杀回市场。

另外,中国今年外资流入规模巨大。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1630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最大季度增量。由于股市萎靡不振,另一个吸引人的资本市场就是楼市。分析师表示,投机购房行为今年以来一直相当活跃。

是否存在泡沫?

这是一个价值6400万人民币的问题。很多分析师和投资者认为,中国正出现严重泡沫。一个理由是“鬼城”的存在:在一些地区,大量空房无人居住。还有一个理由是,一线城市10年来房价上涨了5倍。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的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一直是最为直言不讳的唱空者之一。他告诉美国CNBC,这个泡沫正变得“越来越大”。

但其他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指出,“鬼城”只出现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等少数城市。另外,尽管房价大幅上涨,但居民收入也在大幅增加。根据官方数据,2005年,中国普通家庭购买一处住宅需要工作约10.5年,而2012年只需要7.6年,这一证据表明,中国的住宅正变得越来越让消费者买得起,泡沫正在缩小。

然而,这些平均数据掩盖了大小城市的差异。在大城市,房价上涨速度非常快,购房能力有限,供应紧张。在较小城市,情况恰恰相反,价格涨幅较为温和,购房能力较好,但未售出住宅日益过剩。

未来几个月房价是否会继续上行?

有迹象显示,房价上涨速度将很快开始放慢。尽管同比涨幅仍在稳步上升,但环比涨幅却在缩窄。在纳入国家统计局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中,月度平均涨幅从8月的0.8%降至9月的0.7%。本轮房价上涨行情是从2012年最后几个月开始的,因此在今年临近尾声之际,比较的基数将会高一些。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应会令今年晚些时候的房价同比涨幅略微缩窄。此外,中国的信贷状况自今年6月出现钱荒以来一直在收紧。最后,大量新开发项目即将入市,这可能会进一步抑制房价。

政府将如何应对?

如果房价果真开始降温,政府采取措施的压力无疑会减轻。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也想避免采取任何可能扼杀经济复苏的措施,复苏从今年7月开始,现在已然乏力。

然而,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防范泡沫风险,并平息公众愤怒。除了加强现有调控措施之外,中国政府可能还会承诺加紧建设保障性住房。呼声最高的改革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征物业税,分析师认为,这将降低人们持有空置房的意愿,从而会扩大供应,抑制房价。中国已小范围地实行物业税试点计划,并表示正研究在全国开征物业税。

英国《金融时报》

2014年预算案产业盈利税

3年內脱售的房屋,产业盈利税增加至30%,在第4和第5年脱售的盈利税为20%和15%。

在第6年以后才脱售,若是本地公民则不会被徵收產业盈利税,公司则需
付5%的盈利税。

至於非公民,在首5年內脱售房屋需付30%的盈利税,由第6年开始,则需付5%盈利税。

外国人所能购买的房屋的最低价格,从原本的50万令吉,增加至100万令吉。

政府也將增加地產销售价格的透明度,发展商必需展示详细的销售价格包括所有提供给买家的好处和奖掖,如豁免律师费、印花税、买卖合同、现金回扣及免费礼品。

金融机构禁止提供最终的贷款给落实承担利息计划的发展商。

中国保障房乱象

他们没看见那名带着一袋子螃蟹的男子是怎么进来的。这名男子戴着一副硕大的飞行墨镜,步入中国东部城市南京的房地产博览会,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抗议。

他用绳子牵着6只螃蟹,每只螃蟹壳上贴有“高地价”和“高房价”字样。他的同伴展开了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高房价横行几时休?”。螃蟹四处爬行,暗喻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肆意横行”。

与中国偶尔演变为暴力事件并导致防暴警察出动的抗议活动相比,这名男子的行为要温和得多。他和进来时一样,悄然离开了展厅。现在他的身份依然是个谜。

但这种幽默的抗议无法掩盖问题的严重性。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了近4倍,房价或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经济方面,人们担心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而泡沫最终会破裂,这将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社会方面,人们普遍对高房价感到不满,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只会引发更多的不满。

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两种风险。今年3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其上任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这有些像其前任,温家宝也曾屡次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李克强表示,这将会“惠民生、促发展”。

然而自他发表讲话以来,房地产市场仍然不乏疯狂。中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上涨了近20%。关于房价上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首次购房者被压制的需求、资本流入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都起到了作用。

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的话,将会让中国政府十分尴尬。中国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存在严重偏离正轨的风险。

广受诟病的是3600万套的目标,因为并不严谨的保障房定义使其实际在建数量被夸大。但即便只实现一半目标,数量也接近中国过去5年住房建造总量的一半,这是令人赞叹的成就。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师杜劲松说:“建造并非最大的问题。中国人擅长盖房。最令人担心的是你如何能确保公平而高效地分配保障房。”

南京的计算机程序员周永利(音译)等需要保障房的人仍然很难买到保障房。这位说话温和的26岁男子说道:“你必须与政府有关系才能买到,而我没有关系。”他现在在远郊租了一个单间,每月租金700元人民币(合114美元)。“我甚至不敢考虑买商品房。现在是泡沫经济,价格太高了”。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房,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售价仅为30万元人民币(合4.9万美元,不到市价的一半)的保障房非常吸引人。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郑州市某区房管局原局长涉嫌非法拥有约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直言不讳地指出,官员们轻易地积累了数十套保障房,拿走了本来为弱势群体建造的住房。

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保障房腐败的规模做出了估计。它表示,去年有58亿元人民币的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利用不实资料、以不公平手段获得保障房的达11万户。与该计划的整体规模(去年拨付保障房项目的资金高达8800亿元人民币)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但中国很少会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人们认为所发现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作为反腐的措施,加强审查本身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建造保障房的开发商们表示,在审查保障房实际购房资格的问题上,地方政府有时表现得过于强硬。按销售额计算,万科(Vanke)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其在南京东南部偏僻地段建造的大型楼盘接近完工——该楼盘将会容纳约4万人居住。在这座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中,今后6个月将有四个类似规模的楼盘准备好迎接住户,万科的楼盘是其中之一。尽管价格便宜,但需求却出奇地疲弱。在万科楼盘工作的一位工程师王力(音译)表示:“政府真的想把这些房子出售给低收入民众,但真正符合规定的家庭,购买力却非常低。”

为了降低成本,万科推出了创新,比如卫生间使用塑料模具,并借鉴飞机上卫生间的风格。这些模具由工厂大量生产,结实耐用且安装费用也不高。但考虑到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保障房的基准价格仍然要每平米4000元人民币左右。王力表示:“对那些有资格购买的人来说,这仍然是天价。”

即使价格合理且排除贪腐官员染指,保障房还面临另一障碍:许多项目的地段都很偏僻——那里的地价要低得多。瑞信的杜劲松表示:“如果项目不错,它就会被分配给官员和朋友。如果项目不好,位置非常偏僻,那么没有人会提出申请。”中国知名杂志《财经》(Caijing)今年8月对全国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项目的空置率约为20%,有些甚至过半,主要原因是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

对那些已经住进保障房的人来说,各种不便是为廉价房做出的小小牺牲。45岁的张静(音译)脸色蜡黄,由于肾病而无法工作。她笑容满面地说,自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去年张静拿到了南京岱山保障房片区一套廉租房的钥匙。租金极为便宜,每月仅为73元人民币。张静大笑着说:“这是让共产党执政的好处。我告诉你,我不是党员。”

但张静只是个例。在庞大的岱山保障房片区,只有3栋小楼用作廉租房。张静的邻居绝大多数是在位于城中心的老房子拆迁后被强行安置到这里的。由于从岱山到市里大约有一小时的车程,因此这里许多楼房都空置着。

乐观者认为,目前否定中国的保障房政策还为时尚早。由于大型开发项目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第一批保障房中许多才刚投放市场。

万科在南京开发的可容纳4万居民的楼盘,资金本来应该大多来自预售收入。因此,由于需求不旺,开发步伐也相应放缓。但王力表示,南京市政府帮助弥补了缺口,他们另外发行债券为开发商提供了大量资金,同时放松了购房者的资格限制。

王力说:“南京市政府此前从未开展过这么大规模的住房项目,也不完全清楚如何管理。在万科,我们也从未做过这么大的项目。因此前两年非常艰难。但现在我们全都感觉熬过来了,情况正一点点地好转。”

在公开场合,房地产开发商一直热心地支持保障房项目。在多年收获丰厚利润之后,建造保障房既有利于他们维护公共关系,又有政治上的必要。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xia Development)董事长陈兴汉表示:“南京市政府规定,我们的住房项目毛利率不能超过3%。这是非常低的。你们看,开发商也是会有高尚胸怀的。你真的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去做这类事情。”栖霞在南京开发了一个大型保障房项目——其为3.6万居民设计的“幸福城”项目即将竣工。干练好胜的陈兴汉自豪地说,该项目获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普通开发项目很少会获得这种质量认证。

但是房地产公司从事这些有益社会的事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栖霞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初的不到90%,上升至114%,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包括栖霞在内的数十家开发商进行了谴责。该公司以保障房的名义申请了1.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后来却用来偿还商业开发贷款。陈兴汉表示,这只是工作人员失误,他们发现之后立刻进行了整改。

国企中冶置业(MCC Real Estate)也曾是中国最大的保障房开发商之一,如今却避开保障房业务。2011年年底,中冶同时在建的保障房项目有50个,计划投资510亿元人民币。但当这些项目完工的时候,该公司却发现包括南京在内的众多地方政府要么无力、要么不愿按照先前的协议付款。结果是今年上半年中冶的长期应收款(反映外部欠公司的债务)增加三分之一,至310亿元人民币。中冶去年末宣布有意退出保障房业务,称其为“低回报率的资产”。

在中冶开发的南京莲花新城项目,下一期的混凝土地基荒废在那里,这是其大力推进保障房失败的结果。

在位于南京南部远郊的岱山保障房楼盘,25岁的杨悦真(音译)用婴儿车推着孩子,来收快递员送来的包裹。杨悦真早先与公婆挤在一个一居室里,购买保障房是她的家庭“踏上陡峭的房产阶梯”的唯一途径。但这里生活极为不便。只有很少的人搬到岱山,因此附近没有大型商店。杨悦真通过网购来满足自己的大部分需求。她说:“这个楼盘就是太偏僻了。”

她的丈夫骑电动车一个多小时去市里上班。南京市政府已经承诺,最终将会开通两条地铁通往岱山,不过现在这两条地铁均未开工。杨悦真说:“当地铁全部开通后,这里将会很不错。只是我们不得不等待一段时间。”

保障房去哪了?

3年前中国政府推出保障房项目时,人们怀疑到2015年底建成3600万套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各个城市行动迟缓,不愿给建设提供资金,开发商也不想参与其中。

保障房项目从2011年启动,到当年年中,破土动工房屋数量仅达到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而当年目标是新房开工1000万套。

但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这一目标是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于是,各个城市突然开始投入保障房建设,年度建设目标自此再没受到过质疑。到今年9月底,已完工或正在建设的保障房达2400万套,中国似乎完全有望实现目标。

真的吗?房地产经纪公司中原集团(Centaline Grou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渊表示:“官方数据中算进去的保障房与我们所认为的保障房含义差别很大。我们所讲的保障房,是指供应给无房且无力购房者的房子。”

住建部表示,逾40%的“保障房”实际上只是提供给拆迁户的新房子。拆迁户原有的房子被拆掉,建起了公路、办公大楼以及其他建筑。

地方的数据统计分析更加模糊。某些房子只要价格封顶到现行市价的80%就可以算作保障房,这一水平只要在估价时动动手脚就很容易达到。

一名房产分析师匿名表示:“考虑到信息披露模糊不清,政府在名义上达成目标将是毫不费力的。现实是,很少有房子能够到低收入人群手中。”

英国《金融时报》

银行又裁员又招人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银行业有数以万计的人被裁员。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在招收新人时有一个现成的人才宝库?

一项分析表明,2012年仅全球最大的29家银行就裁减了16万个工作岗位。然而尽管裁员如此之多,跨国银行仍在讨论人才紧缺、关键岗位无法填补的问题。

阿姆斯特朗-克雷文高管搜索与遴选公司(Armstrong Craven Executive Search and Selection)董事总经理马修•梅勒(Matthew Mellor)表示,自全球经济衰退开始以来,金融行业已经改变。他表示:“银行业整个版图正发生改变,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正不得不改变人才结构,以便更加关注顾客。

“这种局面也改变了人才需求的特性,如今银行正从银行业以外的行业寻找人才——比如零售业或在线产业这类关注消费者的行业。”这令银行不得不与亚马逊(Amazon)或Facebook这类企业争夺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而他们往往会在这种竞争中落败。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集团人才录用及国际人才部署主管李•斯莱特(Lee Slater)也发现了类似潮流:“银行过去习惯聘用的人以具备银行业从业经历的人才为主,但经济下滑似乎促使银行关注在其他行业获得的可转移技能。

“我们正在考虑的候选人具备的技能远远不限于银行工作经历。就寻找合适的人才而言,这意味着在专业对口、文化、适应性以及可转移技能等方面更依赖直觉,而不是单纯依据工作经历。”

斯莱特承认,近年的裁员意味着“可供挑选的外部人才池更大了”。然而他相信对于规模巨大的全球银行来说,“拥有国际经验和全球意识的人才仍相对稀少”。

他表示:“我们在亚洲、非洲和中东许多激动人心的成长型市场开展业务,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技能。比如,在欧洲大陆和英国,我们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有望领导渣打银行的下一代人身上。而在中国和非洲,我们可能需要更多有望成为下一代中层经理人的人才。”

猎头公司Michael Page银行业及金融服务部门董事总经理戴维•莱特黑德(David Leithead)表示,跨国银行需要的技能也可能变得越来越专门化。“用人单位正在搜寻人才,不过他们会耐心等待完全匹配他们要求的候选人出现。这种要求往往意味着在近期从当地市场获得的相关经验。”

莱特黑德发现,所有地区都需要的技能领域包括风险与合规人才、内部审计人才以及其他治理职责,这是因为银行正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控上;还有就是金融犯罪及洗钱部门的人才,这是为了应对当地和全球监管的变化。

他表示:“在这些领域,拥有当地经验的人才往往数量十分有限,因此这也是国际流动安排者的机遇所在。”

曾任Michael Page日本分部主管的莱特黑德补充说:“亚洲许多地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建设由本国人(而不是外国引进人才)组成的核心团队上了。这或许与签证规则收紧有关,不过也反映出高级职位空缺的减少,当然还反映了对具备当地市场经验的人才的需求。

“在某些领域,比如运营方面,可供选择的候选人超过了需求量。”

他表示,在香港,随着中资机构努力挤入私人银行市场,私人银行家已变得抢手。此外,评级机构也加强了在亚洲的业务。

他补充说,将后台办公室职能转移至菲律宾、印度及东欧的趋势正在继续。

专业处理组织和变革事务的德勤(Deloitte)合伙人萨利•费希尔(Sally Fisher)表示,由她的公司开展的一项国际金融人才调查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招聘新人的渠道十分不同。她表示,亚洲有更强大的内部推荐网络。

她说:“他们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没有其他地区大。比起美洲和欧洲、中东、非洲地区,他们对人才短缺的总体焦虑大约低10%。”

斯莱特表示,渣打银行对人才短缺的应对有两重措施。他表示:“首先是开发内部资源。我们拥有8.9万名能干的人才,我们最好的人才来源之一就是自家后院。我们致力于开发合适的技术和专业培训,结合关键经验,令他们能够在我行的网络内部各个部门任职。”

第二个应对措施则是国际化流动:“让员工在我行的网络内流动,提供了分享知识、流程和经验的机会,令我们能够满足具体的人力资源需求。”

在任何时候,渣打银行都有800名派驻海外的员工,此外还有一些永久搬迁的员工。

Michael Page的莱特黑德发现,这种现象在整个行业均可看到:“最好的公司会向内部流动和人才管理计划投入资源,因为他们认识到,人才短缺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对当前员工队伍的开发和重新部署得到解决。”

然而,不是所有人才需求都能从内部解决,同时招聘实践也需要改变。莱特黑德表示,这就是银行难以解决的问题。“通常,成本压力会抑制对招聘过程的创新,许多银行过于依赖推荐机制和人才网络,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找到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但通常不利于员工多样性。”

博安咨询集团(PA Consulting Group)人才管理专家埃利萨•科沃德(Elissa Coward)对此表示同意:“银行需要反思,好好想一想它们需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实现差异化,展开竞争。是需要‘更多相同的人才’,还是应该作出改变了?

“在这个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性越来越强以及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世界,银行应该集中精力提高员工队伍的多元化程度,并且实实在在地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变革。”

常驻新加坡的斯莱特还指出,许多机构正在转向直接物色人才的方式,降低对招聘代理机构和猎头公司的依赖性,并使用更宽广的渠道建立人才输送管道,并直接填补职位空缺。他表示:“通过LinkedIn、Facebook和推特(Twitter)这类渠道开展的社交招聘,为此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同时,这样做还会在当地人才市场建立雇主的口碑。”

而对那些找工作的个人,梅勒提出了一些建议:“国际银行机构正在寻找这样一种人才,他们具备为单一全球机构工作所需的技能,同时又能持续不断地理解和适应区域和文化差异。证明你具有这种素质十分关键。”

英国《金融时报》

Sunday, October 27, 2013

The Impact of GST



消费税遭各方激烈反对

政府在2005年首次提出实施消费税的概念,並於2009年12月在国会提呈消费税法案一读,但这个原本在2010年3月提呈二读的法案,因为各方激烈的反对,被搁置至今。

消费税的缴纳在於產品生產与分销过程中每个层面由中介者徵收,消费税本身对於中介者而言並非一项成本,因为他们可以回扣进项方面徵收的消费税。

以大马而言,实施消费税是政府改革税务计划,朝向更有效率、透明、亲商的方向前进,消费税也能带来稳定的税收来源,並取代现有的销售税与服务税。

目前大马以直接税收以及石油收益作为主要財政收入,因此必须採取行动改革税务解决失衡情况,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推介消费税。

消费税的问与答

消费税涵盖的范围
i)消费税会在商品与服务从生產、製造、批发、零售每一层次徵收
ii)进口或在国內供应的商品与服务將徵收消费税;
iii)中央与州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不再消费税徵税范围,除了財政部列明的部份服务;地方政府与法定及执法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在消费税徵税范围
消费税如何运作?
消费税是针对大马出產或进口货品与服务的供应徵收,消费税採取“进项税扣除系统”,意味著註册商家在计算消费税时,將售卖物品给客户与消费者时附加的销项税(Output Tax)扣除採办货品缴交的进项税(Input Tax),余额即是商家应支付的净消费税,能避免双重课税。
进项税(Input Tax)
所谓进项税即已註册为消费税徵收人的商家在购货是所缴交给供应商的消费税
销项税(Output Tax)
已註册为消费税徵收人的商家向其客户徵收的消费税以消费税6%为例,当商家购入一个本钱10令吉的货品,加上6%的税金,商家就必须付出10令吉60仙,这60仙被称为进项税;当有关货品以20令吉出售时,消费者必须付6%的税金,该物品最终售价为21令吉20仙,附加的1令吉20仙为销项税。
政府徵收的消费税,即是销项税1令吉20仙扣除进项税60仙后的余额(60仙)。
消费税下所有物品与服务会被划分为3大供应组別,分別是:
i)標准税率
在標准税率下,提供物品与服务(除了被豁免或零税率的物品与服务)的商家与客户,將徵收以標准税率(6%)计算的消费税,
ii)零税率供应(Zero-rated supply),参考附录A1在零税率组別下,货品与服务徵收的税率为零,商家可获得进项税回扣
iii)豁免供应(Exempt supply),参考附录A2豁免供应的组別,是指在销项层次的物品与服务不被徵收消费税,不过商家无法享有进项税回扣。
纳税范围
在相关法令下,年度营业额为50万令吉或以上的企业必须註册以缴交消费税,而企业年度营业额在50万令吉以下的企业无需註册,但有关企业可选择自愿性註册。
消费税落实后,政府將採取何种措施控制物价上涨?
政府將严加监督,確保商家不会趁消费税实施时以消费税为藉口借机起价,从中牟利,並会確保所有商家遵守条例,不然將面对高额罚款与刑罚。
政府承诺会给予商家充足的时间做足准备,包括针对落实消费税持续性推展教育、训练、醒觉计划、諮询等活动。
政府將让商家在消费税开始执行前进行註册,在正式落实消费税前,也会展开试验阶段,並会设立热线中心方便民眾諮询,以及假设消费税网站转发该税务諮询,確保获得各方的高度配合。
消费税对进口商品会带来怎么的衝击?会否导致进口商品售价更加便宜或昂贵?
政府表示,进口商品除非获得豁免,將被徵收进口税与销售税;而在实施消费税后,进口商品依然需缴付进口税,但现有的销售税会被消费税取代。
至於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变得更为便宜或昂贵,则取决於排除消费税以外的各项因素。

政府將在2015年4月1日落实消费税

政府將在2015年4月1日落实消费税,税率为6%。消费税並非新的附加税务,而是在废除现有的5至10%的销售税以及6%的服务税,以消费税取代。

消费税不会落实在基本必需品,如白米、糖、盐、麵粉、食用油、小扁豆、草药、香料、咸鱼、醃酱(cencalok)、醃鱼(budu)和峇拉煎(belacan)。
此外,水供以及每月首200千瓦时用电量的家庭用户,政府提供的服务包括发出护照、执照、医疗与教育服务等也不会徵收消费税。
公共交通服务如巴士、火车、轻快铁、德士、渡轮、大道收费等,以及教育与医疗服务、房產买卖、租用以及特定的借贷服务都豁免消费税。
政府相信目前是推行消费税的最好时机,因为我国通货膨胀率处於偏低的2%,属於可控制范围,而通过推行消费税可解决现有税务制度的多项弱点,包括存在消费者被双重课税、转移定价等会损及消费者与政府的利益的问题。

Saturday, October 26, 2013

2014年大马財政预算案 - 要点

2014 Budget: Key Elements


2014 Budget: Middle Income Package


2014 Malaysia Holiday


Wednesday, October 23, 2013

New iPad Mini vs Nexus 7 (2013)

New iPad Mini vs Nexus 7 (2013) in term of specification. Which tablet has the best features?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Nexus 7 is over price in Malaysia at around RM950 compare to RM710 (US$230) than elsewhere. iPad is selling at the lowest price in the world in Malaysia!

For the same apps, I found the iOS version run smoother even on iPad 3. It should fly with A7 processor!


The 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 what's new?


The iPad Air : what's new?


Monday, October 21, 2013

席勒也戳不破的泡沫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中,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成功预测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2005-2007年美国楼市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这成为他获奖的重要砝码,也因此他备受中国国人关注,大家都希望席勒能够为中国楼市“诊脉”。但实际上,他对中国楼市的评论一直很谨慎。

几年前席勒曾表示,不论从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还是从国际的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看,中国楼市价格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今年6月的一次访谈中,他指出:中国等国家楼市急剧上涨,看起来存在泡沫。用“看起来”这样圆滑的话语,恰恰体现出他对中国楼市谨慎的一面。

当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时,泡沫就会产生,而席勒认为,“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但审视今天中国楼市的“泡沫”,似乎没人能准确预测它破裂的时间。事实上,如果说目前中国楼市奇高的价格背后有其“合理性”,那么这就是一个“坚硬的泡沫”。

近些年,中国政府不断加码楼市调控,但是房价持续上涨。从市场需求推高房价,到行政干预进一步刺激房价,看似高房价的诱因在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几点核心诱因没有改变。

一是高地价。中国“地王”频现,造房成本激增,房价怎能不高。中国政府更愿意扮演土地市场直接参与者的角色,而忽略其公共服务本色。

二是,地方债务高企。近年的地方债务问题,促使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金作为提款机。

三是,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银行体系中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潜在的金融风险巨大。

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看空中国楼市,但中国房价依然坚挺,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似乎中国政府从来就没想让楼市真正回归。从这个角度说,席勒的谨慎是对的。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席勒更像一位畅销书作家,但席勒证明了一点,即正确有效的经济观点,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繁杂的数学公式演绎,而通过漂亮、严谨的数学公式诠释的观点,往往都有致命的弱点。这一点,对于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尤其适用。

格林斯潘:美国经济错在哪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如今频频亮相各种派对。在他位于华盛顿特区康涅狄格大道的办公室里,格林斯潘坐在长长的飘窗前说,他和太太电视记者米切尔(Andrea Mitchell)几乎可以说会受邀出席各类聚会。不过,最近,鸡尾酒会和晚宴的宾客名单似乎全部由来自一个政党或另一个政党的人士组成。格林斯潘还说,过去的派对都是一半共和党加一半民主党人士参加的派对,这几乎是一种成规,文化和派对领域的前辈们曾经非常严格地要求两党的参与,如今不再是这样了。

在他将于周二出版的新书《地图与疆域》(暂译)(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中,现年87岁的格林斯潘探讨了美国政治和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他并不认为现任政府造成了如今两党分裂的局面。那么罪魁祸首又是谁呢?格林斯潘说,罪魁祸首是利益。他指的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如何应对福利增长一事上的分歧。

格林斯潘还在书中反思了美联储为何没有预见到金融危机,他自己犯了哪些错误,以及这一发现如何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观。

格林斯潘最大的“启示”来自大约一年前的某一天,当时他正在研究美国国内总储蓄数据。令他感到意外并且最初让他心生怀疑的是,他发现福利的增长一直与美国储蓄的下滑密切相关。他说,美国的福利有了大幅增长,两党都在努力,竞相试图超过另一党。这一做法一直在腐蚀美国的储蓄流,而储蓄流对为我们的资本投资提供资金至关重要。他说,储蓄的下滑从一定程度上被对外借款所抵消,对外借款使我们的当前外债规模达到了5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上升。

他说,外界对他的各种指责令他感到困惑。自衰退以来,批评人士一直说,1987年至2006年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期间,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和低利率导致了投资泡沫。格林斯潘说,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是在2007年,当时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泰勒(John Taylor)将低利率与楼市泡沫联系在一起。格林斯潘说,低利率与楼市泡沫绝对毫无关系,这种说法荒谬至极。泰勒一直在为共和党提供咨询。

格林斯潘说,泰勒的说法满足了两党中指摘美联储的议员的政治目的。格林斯潘为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撰文,逐一驳斥了泰勒的观点。格林斯潘回忆说,我当时认为,这将给此事画上句号,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人读那篇文章。

格林斯潘说,他没有继续争论,因为泰勒是他的朋友,但他当时并不知道泰勒的想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他说,遗憾的是,问题在于没有证据证明低利率与楼市泡沫有关,但泰勒却赢得了那场论战,他的观点成了“常识”。

泰勒坚持他提出这一想法的文章中的观点。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文章提供了实证证据,证明2003年至2005年美联储设定的与之前20年的政策决策相比异常低的利率加剧了楼市的迅速增长。他说,其他经济学家也用其他证据支持了这个发现,研究结果相当有说服力。

这一分歧如今成为经济学家中一场悬而未决的漫长论战的焦点,目前甚至在美联储内部也存在这样的争论。

格林斯潘说,我一直认为自己更像是数学家,而不是心理学家。但在美联储的,模型未能预测金融危机后,他认识到需要预测的不仅仅是数字。他说,一切都土崩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哪一个有名的主要预测者或机构料到这种情况。美联储有着最精密的计量经济模型,包括了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所有最新模型──但还是完全错失了。他说,摩根大通在危机前三天发布预测说,经济呈上升势头。而直到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也说,全球危机呈下降趋势。他说,危机发生几天后,我读到一篇标题为“我们经济学家知道一切吗?”(Do we economists know anything?)的文章。

格林斯潘开始逐步找出自己的盲点。他首先得出结论认为,经济中的非金融领域状况良好。问题在于金融方面,因为它很容易受到兴奋及非理性恐惧的影响。对“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的研究出乎他的意料。他说,事实上我大惊一惊。它颠覆了我对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看法。

他推断说,在造成市场大幅波动方面,恐惧造成的效应至少是兴奋的三倍。他说,以前我肯定不敢写这样的东西。

通过研究导致金融危机的众多事件的微小细节,他想起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与已故客观主义哲学家兰德(Ayn Rand)的交往中学到的一些东西。他说,兰德从不在政治上影响他(格林斯潘一直是自由主义者),但她会指出他人生观中的紧张方面。他说,她会抓住我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令我震动,于是我说,天哪,她是对的。

格林斯潘当时信奉主要基于硬科学和经验事实的分析。兰德告诉他,如果不考虑到人类天性及其非理性的一面,他将错过人类行为的一个很大的部分。当时他们讨论的内容并不是经济,但如今他认识到情绪和直觉对于市场的全面影响。他还开始称赞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荣休教授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将哲学洞察应用于经济理论的作品。卡内曼凭借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

格林斯潘拒绝说明他是否同意现任美联储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的决策,但他愿意评论美联储的整体政策,这些政策已经比他主持美联储时更为激进。他说,我不赞同干预,因为市场的活动和运转极为有效,除非它们被破坏。他支持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因为当时市场处于史上最衰弱的金融危机中,需要主权信用的支撑。但他说,归根到底我认为,他们所实施的举措大大超过必要的程度。

格林斯潘希望通过他的新书为政治家和公众提供一个路线图,避免重蹈覆辙。他的建议包括削减福利,接受“创造性摧毁”,即让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取代生产率低下的企业,还有通过鼓励两党合作修复政治体系。他尚未给被提名担任下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Janet Yellen)寄去样书。他说,虽然他们是好朋友,但她和我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一致,而且一直都是这样,但我喜欢跟她谈话,因为她总是有理有据、思维清晰。

格林斯潘发现自己常常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如今作为能够跨越党派分界的最后的华盛顿大佬之一,他说当前政治已经分崩离析。他表示,美国领导阶层上一次分化如此严重还是在美国内战时期。而且他认为上周三达成的预算交易并不是长期的突破性进展。不过他还是为政府想出办法结束关门状态感到振奋。

他说,我觉得总的来说,考虑到整件事情的进展程度,这不是个糟糕的交易,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Alexandra Wol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