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講求效率的時代,人們或許以速度贏得時間,卻可能因此對健康造成傷害。在燕窩這個養生保健的行業,燕窩加工業者一旦昧著良心,以化學藥物處理燕窩,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無論是洞燕或是屋燕,採下的燕窩難免都會沾有羽毛或是其他雜質,通過收購商轉手到燕窩工廠后,就要設法剔除這些雜質;任何細微的羽毛殘留在燕窩上,都會影響它的價值,促使一些無良燕窩加工業者使用雙氧水進行漂白,遮掩有關缺陷,完全不顧消費人的健康。
余仁生的董事經理駱榮富表示,該公司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他特別花時間到東馬的砂拉越視察,最終挑選了一間符合公司標準,以及顧及消費人健康利益的燕窩加工廠。或許你會問:燕窩需要加工嗎?把羽毛挑出來有什么難?實際上,挑燕毛極考眼力,若是上等的金絲燕窩,毛量極少,才可能無需經過加工處理,否則加工是必然步驟。
更加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所謂的加工,是將完整的燕窩撕成條狀,然后再利用鑄模將它還原為燕盞形狀,經過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程序后,才推出市場銷售。“當我拿到大大小小帶有燕毛的燕窩時,我真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讓它變成一個干淨的燕窩,直到看到燕窩工廠的作業程序,才知道燕窩必須以技術性手法撕成燕條,才有可能仔細地去除燕毛。”駱榮福恍然大悟后,讓他更加謹慎挑選適當的燕窩加工廠。
在消費者認定燕窩必須是巢狀的心理下,燕窩加工廠就肩負著將撕成條狀的燕窩還原的責任,如此一來,才有銷售保證。駱榮富說:“雖然燕條就是燕窩,但卻沒有太高的銷售價值,這是由于消費者看不慣的緣故,有一些人還不相信燕條來自燕窩呢!”為了讓消費者看到“貨真價實”而又健康衛生的燕窩,燕窩加工廠就擔起這個不簡單任務。從採下的燕窩送進工廠開始,一直到完成燕窩包裝待售,整個過程需要耗時 3天時間。
首先,送到工廠的燕窩需要加以浸泡和反覆沖洗,然后加入熱水放置 4個小時,讓燕窩膨脹至一定程度(俗稱發頭),再讓員工修剪燕角。接著就是考驗員工技術的一關:他們需要依據燕窩的膠合物燕條(燕窩內的條紋)的形狀,一一小心撕開,如果不慎弄斷燕條,就無法再以較好的價條出售。此時,一些淺色燕條中若有顯而易見的黑燕條,就必須將之抽取出來另外處理,然后就開始清除羽毛。
長羽毛取走后,剩下的細毛才是“戲肉”。員工真正的考驗就在這里,他們必須仔細挑走細毛,這個過程需要耗費極長時間。員工的工錢,是根據挑除細毛的技巧和速度來衡量。這是一個技術、眼力與耐力結合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缺一不可。工作至此,只是告一段落。這些處理過的燕條還要經過沖洗,之后重新篩選,撿出確實可以使用的燕條,把它們裝在一個網狀的袋子,高掛 3個小時滴干水份后才取下。
這個時候,員工就取出燕窩狀的鑄模,將潮濕的燕條逐一擺放,堆砌成才採下的燕窩形狀,還原它本來的面目,然后放入特制的網狀托盤。最后,員工將網狀托盤上的燕窩鑄模一起放進特制的干爐內,經過12個小時風干后,就可以取出進行包裝工作。燕窩的體積只有一個手掌般大小,但在被消費者購買與享用之前,它經歷了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的過程。除了養燕者之外,燕窩加工廠成了另外一個關鍵角色,因為經過處理后,消費者才能買到干淨和有營養價值的燕窩。
燕窩是健康補品,但在進入加工處理這個階段時,一些工廠會使用化學原料漂白燕毛,消費者食用后可能會出現不適情況,所以不得不提高警惕。以保健養生為主的健康補品,一旦摻了化學原料,補身變傷身,多令人憂慮!一些廠家為剔除細微或脫不去的燕毛和雜質,使用雙氧水點去有關污跡,肉眼看上去是一個干淨的燕窩,實際上化學物質已殘留在燕窩上。
駱榮富表示,燕窩行業是良心事業,因此他們非常重視燕窩的加工過程,除了仔細觀察工廠的里里外外,縱然是已圈定的人選,之后還是不時突擊檢查,以確保工廠沒有使用化學物品;甚至還在收到完成加工的燕窩后,再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確保燕窩毫無問題。
“進入實驗室檢查后,若發現燕窩存有化學物質,我們就會要求退貨。如此嚴格的行動多多少少會得罪一些供應商或工廠,但這並不是我們挑剔,而是職業責任。將來我們可能會吃下這些燕窩,現在不嚴謹一些,自己也會受害呀!”縱然嚴格管制可能惹來批評,但駱榮福始終堅持這樣的把關方式。
無論是在印尼或是東馬,使用化學物質去遮掩細毛的手法仍處于灰色地帶,有關當局並未對此作出適合管制,這造成一些工廠為了盈利和節省時間,采用這種罔顧消費人健康的加工手法,此舉可能對這個行業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我們到工廠去視察時,都會非常仔細觀看廠內廠外,縱然有些廠家強調他們並沒有使用化學藥品,當你獨自在廠外四週檢查時,還是會發現化學原料桶的蹤跡。”駱榮富無法忍受與這樣的廠家合作,因此多會深入考察廠家的可信度。人心不足蛇吞象,何況燕窩業是一個盈利的行業。養燕、加工和燕窩零售都是商機,一旦業者沒有以良心看待這項事業,出現害群之馬在所難免。
東南亞這一帶的燕窩工廠,以印尼和東馬為主。為何只聽見西馬養燕業蓬勃發展,卻未聞有燕窩加工廠設立呢?追根究底,主要原因不外是經濟效益上的考量。余仁生在西馬有自己的燕窩加工廠合作伙伴,該公司的基地設在西馬,卻在東馬進行燕窩加工,由他們道出箇中原因,最為恰當不過。“由于東馬在地理環境和經濟消費方面都低于西馬,加上毗鄰印尼的加里曼丹,業者能以低于西馬的薪金雇請員工,減低成本上的負擔。”駱富榮分析該公司不在西馬設廠,或尋找加工廠合作的原因。
除了經濟方面的考量之外,剔除燕窩上的燕毛相當考眼力,一般上年紀較輕的人比較能夠辦到;東馬的工廠多數聘請年輕人,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能以較低的薪資聘請眼力較好的工人,燕窩加工廠又有什么理由不在東馬設廠呢?在東馬的砂拉越,當地人除了參與燕窩加工廠的工作外,該區原住民亦直接參與採燕工作,山洞裡的燕窩都是由他們親自採下,外來人一點都碰不得。
住有燕子的洞窟已是“私人產業”,採集洞內燕窩的權力已獲得當地政府授權,那些原本居住在洞穴的原住民可以世世代代採集洞內的燕窩,外人不能直接進入山洞。據悉,僅是著名的尼亞(Niah)洞,就有百多個洞主,至于其他一些山洞,每一個洞可能就有好幾個洞主,各自吊滿了竹竿,楚河漢界劃分清楚。
別以為這些居住在山洞的人智慧不高,對于養家活口的飯碗,他們可是非常精明。曾經有一些香港人到這些山洞請原住民採燕,可能由于誠意不足或未能良好溝通,只能獲得一些次等燕窩。原住民雖然不懂如何煮食燕窩,但並非不識貨,知道燕窩有不俗的營養價值。一旦採集到一些外表厚實干淨的燕窩,就干脆放進嘴里生吃,“好料”就這樣即刻進了他們的肚子。
洞中採燕並不簡單,原住民需要攀爬到極高處去採燕,這樣拿生命來拼搏的事業,豈能不認真看待?篤信神靈的他們會在採燕之前,以自己獨特的儀式與神明溝通,祈請山靈不要從中作梗,讓採燕工作順利完成。